从驿卒开始当皇帝

秋来2

都市生活

崇祯二年。
夏五月。
延安府甘泉县。
城外的甘泉驿,其中一个马房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九百九十三章 意外

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by 秋来2

2023-12-10 19:14

  毕竟以前大明朝廷都没有按照正常办事的习惯。
  这次猛地办了一件正常的差事,让辽东等军将皆是感到不可思议。
  那些雁过拔毛的官员,什么时候变得廉洁如水了?
  祖大寿依旧认为米豆等都应该多储备一些。
  再向朝廷讨要,以及给他想象当中的崇祯宠臣洪承畴写信,希望他再接再厉。
  因为下次与清廷的战事不光是朝廷的事,还是咱们总督总兵之间,是生是死的大事。
  为了朝廷为了个人,都得重视起来。
  粮草充足,锦州城可以有效防止皇太极长久的围困。
  当年大凌河战事之后,不仅皇太极成长了,同样被围困的祖大寿也成长了。
  不管怎么说,他都是前线硬顶清军进攻的第一人,熟悉清军的作战方式,尤其他还是皇太极的老对手。
  皇太极能想出什么方略来?
  还不是老一套。
  只要他手中粮草足够多,任凭皇太极想出什么法子来,他也达不成最终目的,狼狈回沈阳。
  祖大寿有这个信心,只要粮草储存的足够多,结硬寨打呆仗的法子,绝对是皇太极无法破解的。
  祖大寿有了朝廷的支持后,心气也起来了,开始积极应对。
  可清廷同样没有闲着。
  在正式围攻锦州前,皇太极再次亲临前线视察。
  命和硕睿亲王多尔衮、和硕肃亲王豪格等留守沈阳,他亲率护兵出发。
  皇太极离沈前往义州,阅视建造房屋处所。
  吃顿饭后,在义州没有停留,当天又动身去锦州。
  清兵行至离锦州还有几十里的戚家堡住宿。
  以戚大帅命名的堡子,早就被清军给攻克了。
  次日,清军继续赶路,未曾走太远,遇到前来迎接的郑亲王济尔哈朗、豫亲王多铎、多罗郡王阿达礼及众将领。
  他们按皇太极指令,除筑城屯田外,还要到锦州附近侦察情况,监视明军动静。
  不断出击夺占要地,蚕食周遭据点,以骚扰明军的固守之心。
  当皇太极正在来义州的途中,济尔哈朗等派军夺取了“锦北传烽紧地”蔡家楼。
  拔除了监视清军活动的一颗钉子,同时也为大清皇帝来了前线之后,露一手而专门挑选的目标,以此来鼓舞士气。
  清军在锦州与义州之间驻军,进退很是方便,明军只能固守待援。
  皇太极见到济尔哈朗诸将,又听闻最新的战报,下令与他一起到锦州去参观。
  他们经臧家堡,到达叶家堡,在此暂时安营扎寨,集结部队,听候指令。
  皇太极亲率八旗护军、骑兵、汉军携红衣大炮,向着锦州进发。
  祖大寿得到消息后,只是叫人严防死守,并不曾主动出击。
  他认为皇太极只是一次试探性攻击。
  至少也要等粮食收获了,才能支撑他长久的围困锦州。
  皇太极锦州之行的重要目的,就是想要亲眼察看锦州城的地形和明军态势,以便部署兵力,具体实施围城的计划。
  他率军抵达锦州城外五里安营,在侍卫和亲军的护卫下阅锦州城,自城东到城南仔细观察,到日落西山时才回营。
  祖大寿就站在城墙上,拿着单筒望远镜看着皇太极的位置,准备找机会炮决他。
  就像当初袁都督炮轰努尔哈赤一样。
  可显然皇太极是一个善于接受建议之人,纵然是抵近观察,也不曾往近了走。
  他主要是想要看看守卫锦州明军的状态,已经露出来的火炮。
  皇太极相信祖大寿手中火炮的质量完全不是大清的对手。
  济尔哈朗对于围困锦州没有丝毫想法,按照先前的军略,不断的打击敢于出城的明军士卒。
  待到天色晚了,看不见城头,皇太极才下令回营。
  擂鼓聚将,把他的思路告诉这些人。
  第一,命令汉军以大炮轰击锦州城外的明军哨所。
  尤其是城东五里台、城北晾马台的几个哨所都得击破,为清军围城扫清部分障碍。
  第二,他准备把部队分作两部分。
  令部分将士相互掩护,另外一部分清军抢收明军和百姓在城东、城北、城西屯种的庄稼。
  皇太极的军令一下,随行清军一下子就动起来了。
  这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,未等明军动手,清军却在四天内收割完毕。
  对于外面的哨所,祖大寿已经连夜叫一部分士卒进入锦州城,以防止当年皇太极围困大凌河城,第一次用火炮定点清除周遭的哨所。
  人可以走,清军放半天炮,打的多是草人。
  但粮食是真真的被清军给割走了,这就让祖大寿极为心疼。
  他在心里盘算着,找个时机宁愿把清军收割的粮食都给烧了,也不能给他们所用。
  吴三桂对此跃跃欲试,但祖大寿老成持重,始终都没有找到机会。
  同样也不给皇太极战胜明军,让他们士气变得更加高昂的机会。
  祖大寿相信清军习惯了来钱快易抢劫的战事,围城是需要时间的,及其不容易马上收到效果。
  特别围困的时间一场,清军士卒难免会出现懈怠之心。
  这就要求皇太极需要不断的鼓舞军心,来达到坚持围困的目的。
  现在皇太极亲率大军来了,祖大寿自认为不是一个合适的袭击机会,得等到皇太极撤走,待到清军稍微松懈一点的时候,才是明军的最佳出击时机。
  按照领导视察完,下面人的惯例而言,祖大寿选的时机确实是清军最松懈的时候。
  为了让讨要粮草的理由足够多,祖大寿把皇太极此次来锦州城外巡查试探性攻击的事情,说的有点大,希望朝廷能够给以重视。
  当然战报大的并没有像“龙哥”似的夸大,都是一样的效果,想要受到重视,让朝廷往外撒钱粮痛快些。
  皇太极结束了巡视,离锦州东归。
  这次巡视历时一个月,他对于围城取胜已密操胜算。他向济尔哈朗等指授方略后,带着满意的心情走了。
  就在皇太极走的第二天夜里,祖大寿派遣吴三桂出锦州城,带着火油夜焚清军的粮草辎重。
  大火冲天,济尔哈朗于睡梦中惊醒,叫人灭火。
  可吴三桂不仅没有纵火之后逃跑,而是趁乱数次冲杀了一会,搅起蒙古人的惊慌,进而发生营啸后,逼得清军主力出来弹压。
  双方互有胜负之后,他才带兵返回锦州内。
  清军为了报复,多铎领军攻打宁远城,济尔哈朗后退锦州三十里,想要调祖大寿派兵救援宁远。
  但祖大寿依旧不为所动,任凭清军围困宁远。
  因为一战成名的金国凤为宁远总兵,此时他麾下不在是不超过三千人,而是统率万人。
  此时清军来攻宁远,可金国凤手中的士卒多了,反倒变得越发的掣肘。
  营伍纷杂,号令难施,还不如他当时不到三千人守卫松山城呢。
  清兵在外鼓噪,众多明军士卒站在城头上竟然后撤。
  如此怯懦,着实是把金国凤给气坏了!
  他大叫着要给城内的士卒鼓鼓劲,然后带着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几十个家丁从宁远城冲杀出去,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。
  多铎显然也没料到一向只会固守城池的明军胆敢出击,先锋清军确实被金国凤给打懵逼了,连连败退。
  宁远城上的明军士卒大声叫好,鼓声阵阵。
  “金总爷太厉害了,兄弟们。”
  “总爷威武!”
  城上的明军士卒时不时的大声嚎叫。
  若是金国凤此时立即脱身,返回宁远城,相信多铎也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制裁他。
  可金国凤已然是打的上头了,被清军层层围困在北山冈。
  一下子就陷入了苦战。
  金国凤左突右冲,杀的清军连连后撤,但始终都在北山冈上兜圈子。
  而他身边的家丁也越来越少,甚至连儿子都战死了一个。
  多铎在众人的簇拥下,看见这个明将如此勇猛,遂叫人询问是谁。
  他好久都没遇见过如此拼死打杀的明将了,上一次还是他遥远记忆当中的刘綎。
  “来将可留姓名。”
  金国凤此时满头热汗,双臂越来越酸,他大叫一声:“我乃宣府(张家口宣化)金国凤!”
  多铎猛然想起不久前皇太极亲征,结果在松山上吃了瘪。
  那一仗的明军主将就是眼前这个叫金国凤的人。
  多铎十分诧异,没有想到此人竟然胆子大到率领几十人就敢出城硬抗大清。
  所以他也没有老套的要招降此人,而是下令立即诛杀。
  多铎要明晃晃的告诉明人,明军诸将当中,谁胆敢反抗大清,谁就得死!
  想当大明的忠臣,我成全你!
  金国凤矢尽力竭,与其二子及家丁悉数战死于宁远城外。
  宁远城上的士卒便大喊着散了散了,热闹看完了,该干嘛干嘛吧。
  总爷已经战死,咱们得好消息上报朝廷。
  金国凤虽未宁远总兵,但并未收服宁远的士卒,他们可不认什么宣府的将军。
  再加上一次与清军血战,金国凤麾下的士卒至今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。
  伤残以及战死的士卒连点抚恤都没见到。
  不是金国凤不想给,实在是朝廷一直拖着。
  本来就没钱,死了的人还得给钱,活人的军饷还欠着呢,死人就麻烦在往后拖一拖吧。
  这一次,除了被他养的家丁以及亲儿子,哪一个还跟他出城与清军对战?
  吴三桂听闻这个消息,不仅是为金国凤冲动行事感到诧异,更是被舅舅祖大寿的断论给惊住了。
  他本以为金国凤会在清军的大规模进攻之时,守不住宁远城而战死。
  没想到在清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当中,他就战死了。
  关键还是吴三桂前脚打了胜仗,清军后脚实行反制,想要钓鱼,没把吴三桂这个正主给调进去。
  反倒把怎么想都不该钓到的人给钓起来了。
  金国凤勇猛是勇猛了一些,但是缺欠了些许的思考。
  或者上头之后,根本就没有什么思考。
  也不知道他在死之前,是否会后悔这一行为。
  祖大寿捏着胡须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:“你这个副总兵也该转正了。”
  吴三桂突然从尾巴骨升起一股子寒意,他有些不敢想。
  “如今辽东就是个坑,没有人愿意来的,你此番作战勇猛,朝廷必定会提拔你,兴许将来还会用你来分化我。”
  祖大寿不等吴三桂回答,淡淡的道:
  “皇帝与那些朝臣的招数,老子早就一清二楚,他们哪有什么决胜千里之外的真本事啊!
  自己捆自己手脚的好主意,却是一个比一个多。”
  吴三桂不知道要说些什么。
  “长伯啊,你记住,在辽东这个地界,越是当大明的忠臣,他死的越快啊!”
  “明白。”
  吴三桂表示受教了。
  明军先胜后败的消息,连续发往了京师。
  崇祯刚刚为吴三桂的勇猛表现十分欣喜,想着要如何赏赐此人。
  结果就接到了前些日子让他极为高兴的金国凤的战死消息。
  朱由检对于大明又一悍将战死的消息十分悲痛,追赠金国凤为特进荣禄大夫、左都督,赐祭葬,命人为他建祠,增世职三级。
  其妻张氏以刘綎妻例,乞加宫保,内阁商议后拒绝了这条,只是让他小儿子试百户世袭。
  崇祯根本就不清楚上一次还能战胜清军,打退皇太极数次进攻。
  且坚贞不屈不为清廷所招降,搞得皇太极颜面尽失,清廷士卒损伤惨重的悍将。
  这一次他麾下的人数多了,反倒落得身死战败下场的缘由。
  大抵是人死债消的习惯,大明这些年战死的将军实在是太多了,所以赶紧让人去填坑才是最重要的。
  况且他们的身后事,怎么能配与文官相提并论呢!
  故而此番表现突出的吴三桂,在蓟辽总督洪承畴的举荐下,顺利的从副总兵转正,出任宁远团练总兵。
  对于金国凤战死的事,皇太极也表现的极为诧异。
  他怎么也没想到,那个让他极为头疼的明军悍将,就这么的死在了多铎的手里。
  而且还是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出城作战。
  待到金国凤战死后,清军攻打宁远,依旧是打不下来。
  仿佛死了一个总兵,对于守城士卒的士气,根本就没有什么打击一样。
  大明军将的如此种种操作,更是让他看不懂了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