瀚海唐儿归

人到中年纸老虎

历史军事

这里应该还是西北某处,张超伸手在门口被风沙侵蚀的斑驳土墙上扣了扣,这是他唯一能确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三十五章 绍天明命大周皇帝

瀚海唐儿归 by 人到中年纸老虎

2024-2-5 23:16

  公元946年正月十五,上元节。
  已经接受文武群臣和东京百姓推戴的张昭,头戴十二旒冕冠,身穿祭祀昊天上帝的大裘冕服配玄衣纁裳,出开封城往南郊而去。
  大裘冕服是冕服中规格最高的,上衣绘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龙、华虫六章纹。
  下裳绣藻、火、粉米、宗彝、黼、黻六章纹,共十二章,因此又称十二章服。
  而在此之前,张昭早就命人在东京开封府南郊筑坛,开国登基的第一步,就是要告祀天地。
  到了唐代,对顺天应命这一套天人感应,已经非常推崇。
  皇帝自称天子,登基自然要先告祀于天地和昊天上帝。
  不过这套仪式中,张昭还加入了告祀轩辕黄帝的仪式,因为张氏的祖先张挥乃是轩辕黄帝的孙子。
  黄帝之姓为姬姓,张氏就是出自姬姓,而张昭取国号为周,也是从这里来的。
  告祀轩辕黄帝这表示张昭上承祖宗姬氏法统,乃是追溯祖先,因此行周礼,取国号为周,是有法统依据的。
  南郊祭坛,张昭着大裘冕服行跪拜之礼,燔木柴祭祀昊天上帝。
  然后至轩辕黄帝牌位前,行叩拜之礼,此后回位,再次对社稷诸神,行三跪九叩之礼并进献玉、帛。
  这一套做完之后,旁边还有个小一些的庙,祭祀的乃是张氏始祖张挥和姬姓始祖后稷的父亲帝喾。
  张挥和帝喾都是黄帝的孙子,两人是亲兄弟,而且一个是张姓始祖,一个是周王室姬姓始祖。
  单独祭祀他两,也是为了夯实张昭这个张周承接姬周的合法性,以及强化他恢复周礼,结束乱世的必然性。
  这一套仪式,是在暂时担任太常寺卿的冯道协助下完成的。
  没法,原本的太常寺卿已经被契丹人杀害,和凝和范质等人也不出来和冯道争,加上冯道是此时文道领袖,所以只能由他来主持。
  张昭一祭祀完毕,冯道立刻大喝一声。
  “礼成!大周天子登皇帝位!”
  听到礼成,事实上的宰相张希崇率文武百官,都城百姓耆老等,立刻开始拜贺舞蹈,呼万岁者三。
  在这一刻,张昭的皇帝之实,就正式在天地远祖的见证下完成了。
  从此时起,他就是名正言顺的中原皇帝了。
  张昭接受了众人的三呼万岁后,就在卤薄的护卫和引导下,前往太庙,在这里,才是他的直系祖先血食之处。
  太庙中,张昭脱下大裘冕服换上了专门祭祀社稷和先人的絺冕服。
  第一件事,也几乎是唯一的事情,就是上宝册,追封四世先祖。
  本来张昭是不准备追封张义潮,以全其大唐忠臣之名的,但是后来他发现这样搞有点问题。
  因为要是不追封张义潮,那么按照张氏掌权者的排序,那就只能追封第二代归义军节度使,即张义潮的侄子张淮深。
  可是张淮深并不是张昭的直系祖父啊!
  而且张淮深是在政变中被杀死的,这件事一直让所有人讳莫如深,因为极大的可能,张昭的祖父张淮鼎,就参与了谋杀张淮深之事。
  所以要是张昭不追封张义潮,那就太黑色幽默了,追封第一位竟然不是开国者的直系祖先,还有不可说的事情掺杂在其中。
  而且还不能不追封,沙州张家和张昭的兴起,就来自于西北孤忠归义军,不管怎么说,张淮深都是绕不过去的那一个。
  于是张昭只能放弃了为张义潮留大唐忠臣名声的想法,规规矩矩的开始追封四代祖先。
  其中四世祖是张义潮的父亲,张昭的高祖父张谦逸,追封为懿祖孝皇帝,其中庙号懿和谥号孝,都是关于道德的美谥。
  张谦逸其人的生平,哪怕张氏自己,也不是很清楚了,所以就直接堆道德美号就行。
  作为首创张家基业的大英雄张义潮,张昭与众臣商定,上庙号为桓,取武定四方曰桓,能成武志曰桓之意。
  上谥号立道肇基圣武神成英睿哲明孝定皇帝。
  这其中立道肇基圣武神成英睿哲明是加谥,孝是定谥。
  只有定字,才是谥号,取仁能一众曰定,嗣城武功曰定。
  都是对张义潮起兵创立基业,带领河西英豪推翻吐蕃贵族暴政,拯救各族人民的赞美。
  而第二位追封的张淮深,庙号为英,取出类拔萃曰英,明识大略为英。
  张淮深其人,作为第二代归义军节度使,在张义潮去长安之后,顺利稳住的归义军的基本盘,在当时的张家二代中,确实担得起一个英字。
  而且谥号为英还有另一层意思,这个谥号,还暗示了皇帝在朝其间发生了内讧。
  历史上元英宗时期有南坡之变,明英宗时期有夺门之变。
  当然,这个时代的人不可能知道后来的事情,只不过张昭是知道的,所以就坚持给张淮深上了一个英的庙号。
  因为他在位其间,与索勋等人扶持的张昭祖父张淮鼎也发生张氏内讧,张淮深及夫人陈氏以及四个儿子尽皆遇难。
  张淮深的谥号则是怀,民思其惠为怀,失位而死曰怀,全称是英祖大孝怀皇帝,可以说准确的概括了张淮深的一生。
  至于张昭的祖父张淮鼎则庙号为烈,谥号为悼,称烈祖大孝悼皇帝。
  列祖这个庙号,多用于夺回家业但开创有限的皇帝。张淮鼎从堂兄张淮深手中拿回了权力,正适合称烈祖。
  谥号悼,正好用于在位时间短,中年早夭为悼,称烈祖大孝悼皇帝,正适合夺回位置之后,只当了几年节度使就去世的张淮鼎。
  而张昭父亲张承奉的庙号元,谥号肃,称元祖大孝肃皇帝,那都是奉天王太后确定好了的。
  元取张承奉首称天子,建西汉金山国。
  肃也是选好了的,执行果断曰肃,嗯还挺合适,张承奉建立金山国的时候,确实执行很果断。
  追封完毕,张周之国的宗庙就建好了,接下年就是定年号,这方面张昭特别想用乾元这个年号。
  多好的名词啊!
  乾有四德,元、亨、利、贞,元德为首,代表天道伊始,万物姿始,赞曰;大哉乾元!
  可是一查才知道,乾元这个年号,唐肃宗这家伙已经用过了,还只用了三年就改元。
  有毛病啊!这么好的年号,一点也不珍惜,这跟后世网上那些建一级号占用名字的一样让人蛋疼。
  于是,张昭又只能继续从群臣议定上来的年号中挑选。
  甚至张昭考虑过用老奴的天命,后来想想,隔不膈应的不说,这天命也太过直白了,一点文化水平都没有。
  最后,群臣送上了薛居正拟定了两个年号,一个是天祚,一个是绍明。
  卧槽,天祚帝?张昭一看,立刻打了个冷颤,虽然承天之祚确实是个好词,但这比天命还膈应啊!
  于是张昭果断选中了绍明这个词,绍明取绍天明命之意,意指承接上天之命,也很是契合张昭打出了顺天应人、克己复礼旗号的。
  而且这个年号,只有一百多年后越南李朝好像用过,此时来说属于绝对的首用。
  于是张昭立刻传旨,以公元946年,为大周绍明元年。
  议定年号之后,最后一步就是准备猪牛羊三牲,做太牢之礼告祀社稷,这是郊外告祀的最后一步。
  干完了这个,张昭再次换上大裘冕服,在文武众臣的簇拥下,卤薄仪仗的护卫引导下,回到被改名为乾元宫的大宁宫。
  如果说,郊外的一系列祭祀,是张昭的家事和大周的国事,那么到了乾元宫,这就是在场文武众臣最兴奋的时刻了。
  因为历来新朝建立,那都要大封功臣,大肆赏赐的啊!
  不过张昭这个开国仪式,跟李唐和朱明时期根本无法比,因为他操办不起那么宏大的场面,也没有这么多的专业人士。
  甚至还比不了十几年后的赵大,因为那个时候,经过后周两代帝王的治理,中原已经很富庶了。
  但现在,还基本上是满目疮痍,所以只能简省一点。
  或许这场宫中登基的仪式,跟汉高祖刘邦差不多,都是一群文武众臣和跟着打天下的兄弟,兴高采烈的涌入宫中,然后眼巴巴的等着高官厚禄。
  嗯,也许要比汉高祖强一点,至少张昭还有仪卫司设表案,客串拱卫倚仗的憾山都甲士列阵于朱雀门外,列旗仗、设五辂,更勉强凑齐了一套能演奏雅乐的大乐曲班。
  一套眼花缭乱的仪式完毕,张昭正式坐上了奉天殿的宝座之上,群臣再次三呼万岁,随后上贺表。
  张昭接受群臣朝贺之后,嫡母奉天王太后,生母奉圣王太后,王后曹延禧到场。
  张昭尊嫡母奉天王太后李氏为英佑皇太后,以感激她在张昭幼时的庇佑之功。
  尊生母奉圣王太后为慈圣皇太后,立王后曹延禧为皇后。
  张昭对着两位皇太后行人子跪拜之礼,皇后曹延禧则对着张昭行叩拜之礼,随后三人返回后宫。
  随后张昭大封群臣,在爵位方面,张昭取消唐朝的开国头衔,因为这是需要食邑多少户的,张昭通通改为发年薪俸禄。
  而且他一改大唐时期爵位太滥,以至于不如某些加官的情况,对爵位做了很大的限制。
  不设子爵和男爵,让这两爵位的功能,由武阶官代替。
  因此自伯爵以上,都是超品,人臣和大部分皇子,封到郡王就不往上封了。
  在张昭心里,一字王基本都是要封出中国去的。
  不过取消了开国,但张昭特加了世袭罔替四个字。
  没有这四个字的爵位,封爵者逝世后,儿子可以承爵位为伯爵,孙子封横班以上武阶官,到重孙子直接就没了,只有世袭罔替才能往下传。
  于是,论武功以阎晋为首,封世袭罔替晋国公,赐丹书铁券。
  论文治以曹元忠为首,封世袭罔替谯国公,赐丹书铁卷。
  另外张昭特意封一直在默默付出,现在还在凉州留守的裴远为世袭罔替河东郡公。
  接下来白从信为龟兹郡公,阴鹞子为敦煌郡公,马鹞子为酒泉郡公,马杀才为张掖郡公,慕容信长追溯祖先青海国王慕容复为青海郡公,刘再升为和田郡公、李存惠为寿昌郡公,曹延明为紫亭郡公,皆世袭罔替。
  其余郭天策为碎叶侯,蛮熊为常乐侯,顿珠为晋昌侯,王通信为乌城侯等等,连冯道都得了个世袭罔替的景城伯,算得上是皆大欢喜。
  随后张昭大摆宴席,更赐食给全东京百姓,让他们也跟着欢庆一下。
  来者不拒的推杯换盏中,上百文武在宫中喝了个酩酊大醉,张昭却越是清醒。
  因为他知道,虽然自己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,但怎么让这个民族,不再向历史上一般,滑入到宋朝以后保守风气中去,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